閱讀次數(shù): 次
“張主任,您看我兒子,他兩側肩膀一高一低,在別家醫(yī)院拍片說是脊柱側彎,建議我們到您這治療,您一定要幫幫我們!不然太影響孩子外觀和身體了!”近日,滿面愁容的何女士領著14歲的兒子小董慕名找到了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張樹軍博士的門診,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看診中的脊柱外科副主任張樹軍博士
脊柱重度側彎影響少年“一生”
何女士與丈夫均為來錫務工人員,繁忙的工作耗費了夫妻倆大量精力,加上兒子時常住校,忽視了些其成長細節(jié)。其實,4年前小董就出現(xiàn)了雙肩不等高,當時夫妻倆未重視,只以為是孩子坐姿不正引起的。近1年來,小董雙肩不對稱情況越發(fā)明顯,同時出現(xiàn)背部隆起癥狀,夫妻倆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妙,經外院檢查得知孩子脊柱側彎了。由于側彎角度大、手術風險高、手術效果難以保證以及去外市就醫(yī)的諸多不便,令夫妻倆一度喪失信心。
張樹軍博士為何女士一家分析了孩子病情,14歲的小董已過了利用支具等保守治療進行矯正的有利時機,建議入院進一步治療。
術前脊柱攝片及CT三維重建
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shù)個節(jié)段向側方彎曲或伴有椎體旋轉的脊柱畸形,脊柱X線平片顯示脊柱有大于10°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彎。
此疾病好發(fā)于青春期,如不加干預,隨年齡的增長,癥狀將逐漸加劇,嚴重者甚至影響呼吸、心臟功能,甚至出現(xiàn)脊髓壓迫及癱瘓現(xiàn)象。
3D打印技術、電生理監(jiān)測保駕手術順利開展
張樹軍博士團隊經過詳盡術前檢查,發(fā)現(xiàn)小董胸彎角度近60°、腰彎角度近40°,且左右側屈位X片顯示脊柱柔韌性差,手術矯形過程中必須同時兼顧脊髓神經功能,難度非常大。
為此,團隊術前應用3D打印技術制訂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同時術中通過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確保脊髓神經功能的完整,6個多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小董的側彎得到良好糾正。
術后X攝片
脊柱側彎矯正手術,風險大、難度高,是脊柱外科手術中的“高精尖”,不但對主刀醫(yī)生的操作水平要求極高,且考驗著操作者平衡矯形和保證脊髓神經功能完整的綜合能力。同樣,這一意義重大的手術,決定著能否“拉直”一位少年往后的人生、拯救一個家庭的命運。
脊柱側彎不可怕,九院個體化精準手術助您“挺起脊梁”
術后,張樹軍博士在與團隊內的醫(yī)生溝通交流時說道:“這個患者給我們提了醒,未來我們要加大對青少年脊柱側彎疾病的科普宣傳、基層診療活動,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高低肩”、“剃刀背”等脊柱側彎畸形,可通過支具、理療等手段減緩脊柱側彎的進展,甚至改善脊柱側彎,盡量減少青少年為此承擔的手術風險。新英格蘭雜志上有言:‘一名好的外科醫(yī)生知道如何做手術,一名更優(yōu)秀的外科醫(yī)生則知道何時該做手術,只有最卓越的外科醫(yī)師會思考何時不該做手術。’希望我們都能從疾病出發(fā)、追溯其發(fā)展過程,將疾病消于微時,真正造福百姓健康”。
據(jù)悉,像小董這樣的病例是張樹軍博士團隊自今年開年來完成的第五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術前3D打印中心介入的詳細手術規(guī)劃,術中精細的神經電生理檢測,皆為手術的成功保駕,所有的脊柱側彎手術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矯形效果并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