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次數(shù): 次
生活中很多人都受腳氣的困擾,往往苦不堪言,腳趾和腳底與真菌的親密接觸、水乳交融,帶來的是痛癢、水皰、脫皮、發(fā)紅潰爛或皮膚增厚、開裂、結(jié)垢疼痛等。腳氣的病因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屬于真菌性皮膚病。
真菌性皮膚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人類皮膚、黏膜及毛發(fā)和甲等皮膚附屬器的淺部感染性疾病。臨床上多呈水皰鱗屑型表現(xiàn)。該類疾病的共同特點是:發(fā)病率高、具有傳染性、易復發(fā)或再感染。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致病菌為皮膚癬菌,包括黃癬菌、白癬菌、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疣狀毛癬菌、大小孢子菌等。
常用抗真菌藥按照作用部位分為治療淺表真菌感染藥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楊酸、灰黃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聯(lián)苯芐唑、酮康唑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藥物有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紅霉素、甲帕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按結(jié)構(gòu)分為有機酸類、多烯類、氮唑類、烯丙胺類(如特比萘芬)等。在選用抗真菌藥物時注意以下情況:
一、全身治療。可選用廣譜抗真菌咪唑類藥物,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二、局部治療。對未累及毛發(fā)或甲板的淺部真菌病,可選用特異性弱的廣譜抗真菌劑外用治療,如咪康唑、益康唑、白呋唑等制成的霜劑。花斑癬患者用咪唑類霜劑能獲得滿意效果。
三、其他。花斑癬患者還可外用硫代硫酸鈉溶液外涂;濕疹樣型癬菌疹患者可按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原則處理,局部不須用抗真菌藥,尤其忌用刺激性較強烈的癬藥,可選用溫和的氧化鋅油或硼酸水濕敷。
小貼士:
皮膚真菌感染的用藥方法:1、用肥皂和水清洗受影響的皮膚,并在涂抹前完全干燥。
2、每天1-2次,在受影響的皮膚上涂抹藥膏或噴霧劑,干粉可灑在襪子或鞋子中。3、每次使用后洗手。
皮膚真菌感染的生活管理:1、保持身體清潔干爽2、在運動后立即淋浴3、盡可能穿寬松的衣服4、不要與他人分享衣服或毛巾5、經(jīng)常洗衣服和毛巾6、 避免赤腳走在更衣室、公共泳池或淋浴區(qū)。(李敏)